为什么越来越多孩子不愿意主动学习?

来源: 育儿宝典      作者: 刘颖      发布时间: 2020-10-26

导读:

  前几日,四川成都9岁男孩CC,因为看到妈妈考研时的英语笔记,而内疚到扑在妈妈怀里哭的视频走红网络。

  CC的妈妈邓女士是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医生,当时CC刚看这本笔记的时候情绪还是很好的,还说等他高考的时候借妈妈的笔记本用。

  可是过了一会儿后,CC的眼眶渐渐红了,很快哽咽地对妈妈说:“对不起,妈妈,以前我没有好好学习。”

  妈妈介绍说,平时家里也有学习的氛围,但是看完笔记后,CC有了很明显的变化,不仅主动写了作业,还把钢琴也练了,希望他能够保持下去。

  有网友表示:“言传身教,真好。”的确是这样,因为先有了妈妈认真学习的榜样,才有了儿子努力向妈妈看齐的决心和努力。

  但是我更能理解另一位网友说的“如果我也有这种觉悟”的评论,毕竟真的不是所有的孩子,都能有CC这么大的触动和改变。

  父母能够做到身先示范,但却并不能保证孩子就一定会努力跟随,这其中的差异就在于,孩子是否拥有自知力。

  自知力原本是精神学里的一个概念,又称内省力,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,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。

  而延伸到生活中来,自知力是一个人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现状,并因此不断调整状态,力争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能力。

  拥有自知力的孩子,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自身的不足,并且有意愿和行动来激发内驱力,在行动中朝着未来目标努力前行。

  01

  自知力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助力

  小男孩CC因为看到妈妈的一本英语笔记,就能有如此大的改变,由此可以看得出来,自知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。

  而缺少自知力的孩子,纵使父母再优秀,再言传身教,孩子依然油盐不进,这也正是我表姐夫妻俩最头疼的一点。

  表姐跟姐夫都是一本大学毕业,一个在研究所上班,一个在高中教书,妥妥的知识分子家庭,但是他们的儿子庆庆却一个十足顽劣的小伙子。

  庆庆出生后,除了老人管吃喝拉撒,表姐和姐夫在教育上一直秉持亲力亲为的准则,从每天晚上亲子阅读,到每个周末逛科技馆和博物馆,从来没有一丝懈怠。

  可是眼看着上了小学后,庆庆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,作业能拖拉就拖拉,表姐从刚开始心平气和的辅导,到情绪逐渐失控到崩溃大哭。

  姐夫安抚了表姐后,上阵辅导庆庆写作业,庆庆不是掰着手指头数不清“3+4”到底应该是几根手指头,就是“6”跟“9”分不清。

  好不容易等到上三年级,庆庆的学习状态好转了一些,但是依然没有认真学习的紧迫感,只要成绩不倒数就非常满足。

  表姐问庆庆想不想将来考好大学?结果庆庆说:“为什么要考大学啊?你跟爸爸不是已经考过了吗?”一句话噎得表姐哭笑不得。

  西班牙有句谚语说,自己的鞋子,自己知道紧在哪里。

  我们也有俗话说“人贵有自知之明”,“贵”的意思是珍贵,就是真的有很多人并没有自知力,这其中当然包括大部分的孩子。

  同样的成长过程中,是否拥有自知力,有可能直接决定孩子是否更早地明确人生的目标,是否更快地懂得为人生目标而奋斗的道理。

  02

 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知力?

  物质奖励是很多父母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常用方法。问题是,它真的奏效吗?

  我儿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,我也曾许诺他考到100分,就奖励一次肯德基大餐。

  结果连续两次奖励后,儿子对学习的态度明显懈怠了,我问他为什么,他大大咧咧地说:“我最近不想吃肯德基了呀!”

 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做法,外在的物质奖励远不如培养孩子的自知力,能够更加长久地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。

  简·尼尔森在《正面管教》提出,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能力的人,必须有“七项重要感知力和技能”,其中之一就是“内省能力强”。

  这里的内省能力就是自知力,就是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,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。

  既然培养孩子的自知力如此重要,父母就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:

  首先是引导孩子更全面认识自己。

  孩子毕竟是懵懂无知的,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个性、能力和天赋所在,而父母应该引导孩子,全方位并且立体化地认识自己。

  从阅读兴趣感知孩子的文理偏向,从运动爱好分析孩子的特长所在,父母在肯定孩子的能力的基础上,让他知道原来自己能做好很多的事情。

  对于个别偏向特别明显的孩子,比如个性明显内向,父母不是急躁而粗暴地改变,而是告诉他内向的人更坐得住,换一种眼光会让孩子对自己更自信。

  其次是带领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。

  美国教育家史蒂曼·葛瑞汉在《自知力》中提到,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“是什么样的人”以及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”有一个明确的认知。

  并且这个认知很稳定,不轻易受外界干扰,但会根据有益的建议修正自己的路线,而父母需要协助孩子明确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”。

  当孩子意识到需要建立自我同一性时,父母就是他第一选择的模仿对象,这个时候父母的言传身教才会内化为孩子努力的榜样。

  第三是激发孩子的自控力去坚持。

  理想成为现实的唯一路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,男孩CC想要成为妈妈那样的人,那么就需要日复一日地努力写作业,努力练钢琴才可以。

  父母在肯定孩子努力行为的基础上,用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的方法,激发孩子的自控力,才能让孩在努力的道路上坚持下去。

  当孩子偶尔懈怠的时候,父母不责备而是多鼓励,跟孩子一起畅想美好未来,会让孩子的坚持更加明确,自控力也得到增强。

  03

  越有自知力的孩子,

  未来越精彩

  演员海清的儿子蛋妞,是众所周知的学霸,海清经常在微博记录蛋妞的成长记录,让很多父母为羡慕不已,纷纷表示这样的儿子要来一打!

  有一回,海清说蛋妞放学回到写作业,写到快12点还在写,而且蛋妞还在为一个辩论赛做准备,每天虽然只睡几个小时,却依然干劲十足。

  海清还说,蛋妞会在长途飞机上写作业,七、八个小时不停地在写数学、科学、历史、地理等各种作业。

  说到最后,海清表示自己“别当绊脚石”,还反思自己“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?”

  但其实蛋妞能有如此出色的学习能力,并且能够一以贯之地投入到繁忙的学习中,离不开的就是他拥有强大的自知力。

  而这份自知力的培养,离不开海清的陪伴与引导,有一次网课老师布置折纸的任务,海清陪蛋妞折了三个小时。

  而海清中途还睡了一觉,才知道折纸是体育课的作业,还要自制飞镖,再录各种视频上传,蛋妞全程仔细地折,一点都没有倦怠的样子。

  父母在培养出孩子的自知力后,就能逐渐放手让孩子随着自己的心性成长,这样不仅亲子关系更和谐,最关键的是孩子的成长更加轻松自在。

  正如德国诗人席勒所说,假如你要了解自己,那就观察他人如何行动;假如你要了解他人,那就请窥视自己的心灵。
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
热门标签

育儿宝典 版权所有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