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我,连你也不喜欢我的时候,那又怎么样呢?

来源: 育儿宝典      作者: 刘颖      发布时间: 2020-03-15

导读:

  当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我,连你也不喜欢我的时候,那又怎么样呢?但是我们很多人却陷入这其中,无法自拔,感觉很可怕,要天崩地裂!

  这样的人活得很累,会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漩涡之中。我们的文化当中,有一些奇特的人生建议,比如长辈会说,吃亏就是福。很难想象为什么吃亏就是福。其实所谓的吃亏就是福,为了要维持一团和气,把自己搞得累得半死,陷入了所谓的讨好者模式,真的就能够讨好吗?讨好型人格,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把自己搞得累得半死,而是在于这样子根本就不讨好。

  讨好模式的发展由来已久,肯定会在我们身上留下很深的痕迹。英国的科学家做过研究,发现婴儿在6个月大的时候,就已经会用假哭来吸引大人的关注。10个月大的时候,就会挤出假笑,来讨好大人。他不发出声音的时候,没有什么人关注他,他一大吼大叫假哭,就会有大人把他给抱起来。而挤出笑容的时候,大人就会给他吃甜甜的糖果。也就是说,对婴儿来讲,哭这个动作还没有跟悲伤情绪联结在一起,之前,哭这个动作已经先跟大人的关注连接在一起了,笑这个表情还没有跟快乐连接在一起,就先跟好吃的东西连接在一起了。

  我们是从这样的婴儿长大的,理所当然。我们一旦面对冲突、面对困难、想要生存下去的时候,就会觉得讨好身边的人是很重要的一个生存方法。大部分的人对于讨好有一种误解,觉得讨好并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,讨好型人格的问题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权利交到了别人的手上,我们会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到底在哪里!

  习惯性地进入讨好模式的人,这跟他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必然的关联。像大街上的流浪汉,你很少看到这些流浪汉故意去讨好路人,路人愿意给他吃一顿,愿意给他一根烟,是路人自己的事情。流浪汉就不觉得自己需要讨好对方,来换取一顿吃的。可是相对的,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,可能会对于本来应该服务自己的人,也进入讨好的模式。比方说打车的时候,不好意思,不跟司机聊天,司机不管想聊什么都配合着一起聊,或者是走进商店去试衣服。店员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,就觉得自己不买东西,好像很对不起店员似的。这样的人会无法认知自己的价值,也不尊重自己的感受。

  这就是为什么说讨好型人格其实并不讨好。因为如果你的人设是这样子,到处去讨好所有的人,只要你有一次不讨好对方,你之前所营造出来的什么一团和气,和谐的人际关系,都会化为乌有。因为别人已经把你的好讲话、好相处,一切说好,都视为理所当然。

  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跟另外两所大学联手做了一个调查,这个调查叫做做好人真的会垫底吗?调查结果显示,好人得到的薪水比难搞的人要低。在工作场合当中,难搞的女生比好搞的女生多赚5%,难搞的男性比好搞的男性多赚18%。

 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,有时候的确跟原生家庭有关系。小时候,爸爸妈妈在表达对小孩的爱意的时候,有些爸爸妈妈会用很坚定的语气说,不管你表现得怎么样,爸爸妈妈都一样爱你。在这种气氛当中长大了,小孩会知道自己跟世界拥有一份稳定的关系,不会因为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什么不同,而失去这份爱。可是有一些爸爸妈妈在跟小孩子传达爱意的时候,就会附加一些条件。我们常常听到妈妈说,你一定要好好用功读书,这样妈妈才会高兴,你要乖乖的爸爸才会喜欢你,这种爱就是附加条件的爱,小孩子听久了就会有压力。也许这些爸爸妈妈并不是真的这样想,这些爸爸妈妈心里的爱应该跟其他的父母亲一样多。可是这样的教育方式,会让小孩觉得自己跟世界的关系很不稳定,只要自己表现得不好,不讨人喜欢,一切都会崩塌。

  如果我们想改掉自己的讨好型人格,那么心理学家建议我们做一些小练习。

  第1个步骤,不要急着自责,要先观察自己,怎么讨好别人的。在每一次故意做了讨好别人的行为之后,记下来自己为什么会答应对方?这么做是为了要讨好谁?如果不这样做,是担心会惹到谁吗?这个步骤有助于我们认清每个人的面目,而不是很模糊而抽象的去讨好每一个人。

  第2个步骤,当别人拜托我们的时候,不要立刻答应对方,把答复的时间拖长。比方说我下个礼拜再回答你,给自己时间去考虑。真的要这样做吗?所付出的时间、成本跟心力真的值得吗?这个步骤的功能是帮助我们自己,不要反射性地,对别人的拜托都说好。

  第3个步骤听起来比较严重,假设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我,我还会有什么优点吗?想一下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自己肯定的地方?而不是靠着别人喜欢我。逗别人高兴,来建立自己的价值。

  如果你身边有讨好型人格的老好人,你也可以请他用这三个步骤来练习看看。
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
热门标签

育儿宝典 版权所有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