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份儿童节礼物长期有效!

来源: 育儿宝典      作者: 刘颖      发布时间: 2020-06-01

导读:

 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又到啦!祝大朋友小朋友们节日快乐、幸福多多、收礼收到手软~

  说到幸福、快乐,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——就在前几天,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、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以环带来一件提案,建议中国的各大城市要建设“儿童友好型城市”

  儿童友好型城市?啥意思?

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6发起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,目前,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影响已遍及全世界3000个城市和社区,全球有800个城市获得儿童友好型城市认证,但在占全球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大陆,迄今为止却没有一个城市获此殊荣。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,儿童防疫工作暴露出诸多问题,如我国无儿童口罩标准,儿童口罩生产处于无监管状态;防控指引不够细化,公共场所均缺乏针对性儿童防控宣传及指引,这都表明在我国城市建设管理中,对儿童的关注和融入远远不够……

  有点任重道远啊!

  好消息是,此议题近几年已得到国家高度关注。近年来, 深圳、上海、武汉等城市已经纷纷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提上日程,北京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探索进行“儿童友好”改造。目前,中国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联合多部门和专家学者,研究形成了《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导体系》(草案),通过制度友好、空间友好、服务友好、文化友好四个维度,构建“儿童友好生态体系”。

  值此儿童佳节,我们不妨跟进一下“儿童友好”的方方面面,作为今年的节日献礼。

  理念篇:“儿童友好”面面谈

根据《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》的精神,“儿童友好”具有三层含义:

  1.承认儿童的主体地位,尊重儿童的感受;

  2.关注儿童周围环境,有利于儿童的福祉;

  3.重视儿童与成人、儿童与家庭、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与反馈。

  如果放眼整个儿童生活的环境,“儿童友好”,

  从微观系统来看,需要一个好家庭;

  中间系统来看,需要良好的家校合作;

  外层系统来看,还要一个好社区;

  宏观系统来看,更要一个好社会。

  下面一层一层剥开来看。

  家庭

  保护儿童免受伤害,为儿童营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是儿童保护的核心特征,也是“儿童友好”思想的基础。在一个家庭中,当安全关系建立后,即使父母没有时刻出现在他们的身旁,他们都始终相信,父母会永远支持陪伴着他们,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;而当孩子遭遇不安全境遇时,可以将家庭当做避难场所,到安全港湾中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。

  学校

  关于儿童友好学校,最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金会提出了13条标准——

  1.看见并保障每个儿童的权利;

  2.从广泛的环境里全面地看见和理解儿童;

  3.以儿童为中心;

  4.“性别敏感”、“女生友好”;

  5.提升教学质量;

  6.以现实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提供教育;

  7.环境灵活,回应差异性;

  8.用实际行动来保障和尊重所有儿童的平等机会;

  9.强调身心健康;

  10.提供可以负担得起且能接触到的教育;

  11.提升教师能力、士气、认同感和地位;

  12.关注家庭;

  13.建立于社区的基础上。

  社区

  《中国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建设指南》是由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儿童友好社区工作委员会牵头制定,以引导和规范我国儿童友好社区立体化、生态化、可持续化建设为目的的指导性文件。指南总结了三个宗旨和五个原则——

  宗旨

  1. 以儿童为中心、家庭为基础、社区为纽带,联结和整合社会资源;

  2. 保护儿童权利、实现儿童全面健康成长;

  3. 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、促进社区自治。

  原则

  1. 坚持儿童权利、儿童优先、儿童参与;

  2. 坚持普惠公平;

  3. 坚持可持续发展;

  4. 最大化利用社区公共资源;

  5. 尊重社区及本地文化。

  社会

  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,需要关注的远不只是社区、城市设计的“儿童友好”。联合国《儿童权利公约》规定的儿童的生存权、发展权、受保护权和参与权,这些权利的实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——

  1.儿童的交通安全;

  2.儿童消费安全,包括服装、食品、玩具等;

  3.至少还应该包括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舆论环境、优质的家庭教育、丰富多彩的儿童精神文化环境、良好的社区儿童保护与服务、对儿童参与权利的保障等。

  家长和孩子心目中的“儿童友好”长啥样?

  那作为父母,我们期待的“儿童友好”是什么样子的呢?孩子眼中的儿童友好又是什么样子的呢?

  妈妈心声

  成为妈妈后,我胆子越来越小

  文/邵会会

  我是一个普通的二孩妈,算是世俗所说“儿女双全、人生圆满”了。但现实的情况是,我和孩子他爸工作都忙,也没有家底丰厚到可以请保姆,只能依靠孩子奶奶日夜操劳。我想, 如果社区里面有放心的托管机构,就会从容很多。

  当了妈,最怕宝宝生病或发生意外。去年年底,刚过1岁的小宝肺炎住院,入院第二天正好是我的全国研究生考试日,我放弃了考试。作为一个社工,我经常也会纳闷:以前那么坚强的我,为什么当妈后这么胆小、这么没有安全感!我想是因为孩子,因为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够友好的城市、社区中,疾病、食品安全、交通安全、走失安全及人为伤害等,就随时有可能揪住妈妈们脆弱的心,让妈妈们焦灼和担心。

  前不久,孩子奶奶中午在家上卫生间,2分钟的时间里,小宝从沙发上摔了下来,磕坏了2颗牙齿。此后,我反思:对小宝来说,现在的外部环境基本仅限于家庭,大宝也基本仅限于家庭和幼儿园,那么, 他们俩生活的这个家,从空间设计和布置上,是以他们为重心来考虑的吗?这家中的一桌一椅、一草一物,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,都是友好的吗?痛定思痛,我们决定进行一番“儿童友好”空间的打造——

  把电视柜移到了主卧,把客厅空间最大化;将桌子、墙角等有尖锐棱角的地方全部进行了软包;等购买的加厚跆拳道垫子到了之后,再给孩子增添一处安全的玩耍天地……当然我们也意识到,不同年龄的孩子心智不同,需求也不同,玩耍方式也有差异,所以两宝家庭更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: 要站在儿童的角度,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环境的改造和装扮中来!

  当然,这只是从家庭中的空间友好出发的,也是我们能马上做到的。 很期待外部的社会大环境能有更多“儿童友好”的考虑,比如有对双职工家庭的社区扶助、开办社区儿童图书室以及针对儿童看病难的举措等。

  宝贝心声

  为什么不能带着弟弟来开会?

  文/救助儿童会 贾影

  谈到宝贝心目中的“儿童友好”,我想到了发生在我们救助儿童会的一个具体案例——有次周六“儿童议事会”活动的调研主题是“垃圾分类”,有十几个儿童代表参与。其中一个小女孩来自重组家庭,爸妈工作忙,周末经常加班,需要她照看弟弟。那天,她带着弟弟来。这让我们为难了,怎么办呢?

  第一个选项是允许弟弟跟着姐姐,我们安排志愿者全程跟着弟弟,保障他的安全。但主办方不同意,因为弟弟没有提前购买保险,即使有志愿者也不能万全。第二个选项是先让姐姐把弟弟送回家,再返回参加活动。但这里离他们家单程就要近50分钟……

  虽然我们与主办方反复商量,但最后还是只能请姐姐退出活动。经过5分钟的解释,姐姐表示愿意退出。但在送她回去的车上,姐姐突然情绪失控,边哭边说:“每次都说保护他,保护他,保护他……”她一遍一遍重复着,可见其当时的心情!她来自特殊的家庭,父母周末总加班,她还能怎么办?

  这引起我的反思: 很多时候我们的服务似乎并没有考虑到真正的弱势群体,以及怎么通过服务让他们变得更有能力。比如这个姐姐,她愿意倒三趟公交车,带着弟弟来参加“儿童议事会”,就表明了她有参加这个活动的强烈意愿。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支持她?怎么提升她的能力?甚至是否需要提升她家庭的能力,以真正实现儿童的“参与友好”?

  专家深度解读

  理想社会就是“儿童本位”的社会

  文/刘晓东

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

  我们现在讲的“儿童友好”,在古今中外均有悠久的思想渊源。西方启蒙运动大匠卢梭著作《爱弥儿》里有很多发现儿童、唱颂儿童的观点,是呼应了赫拉克利特提出的“儿童统治”、“儿童是王者”的观念,这个观念后来被尼采、海德格尔所关注,而形成一条完整的线索。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子、孟子甚至宋明理学、宋明心学,都出现了了不起的童心主义思想,一直到后面的周作人、丰子恺和陈伯吹等人主张“儿童本位”、“儿童立场”等,其实都是这一理念的延伸和发展。

  放在现代的语境来看,真正的“儿童友好”应该不只以满足儿童的衣食住行为目的,还要提供儿童友好的教育,也不宜止于建立一些儿童友好的教育体系,还要再进一步——即永远不与童年说再见,永远不告别自己曾是的那个小孩子,让整个社会变成生机勃勃的幼态持续的社会。所以我们的终极希望,是符合儿童本位、儿童中心、儿童主义等理念的一种理想社会早日到来。

  全纳:学龄前“儿童友好”理念的一个关键词

  文/魏戈

  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

  1. 儿童不是“小大人”

  儿童是大写的“人”,但不是所谓的“小大人”。很多时尚节目让小朋友穿着成熟进行走秀,看起来挺“时髦”,但孩子真的还像孩子吗?这样就已经把他变成“小大人”了。 实际上儿童就是他自己,不需要做任何成人的缩小版。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、顶天立地的人。

  2.自主是一种能力,前提是“全纳”

  未来的5G时代、人工智能时代,科技能够实现人们的“认知外包”,就像劳动力外包一样,我们可以委托机器帮忙思考、运算。在这种大趋势下,我们需要坚守的东西就是“自主”。所以,作为教育者(特别是学前教育者),作为社会整个的一种主导理念,应该是 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全纳。“全纳”,不只是把大家拉在一起,而是真正的与你“共在”。这应该是学前阶段“儿童友好”理念的一个重要关键词。

  延伸阅读——那些关于“儿童友好”的经典书

  文 /王莉

  家庭教育指导师、生命化教育与儿童阅读推广人

  1.宣言书——《孩子的权利》

  如何让更多的孩子知道自己的权利里呢?这本绘本便是以一种儿童友好的方式,用儿童听得懂的话,告诉他们所应该享有的权利,促进他们的权利意识的觉醒,并且学会保障自己的权利。

  2.方向书——《儿童教育心理学》

  本书强调人格的统一,阐发问题成因,指出常见的教育错误,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点问题,并一一给出答案。让家长见微知著,在未形成障碍前,就有效预防问题的产生。

  3.警示书——《如何爱孩子——现代教育先驱科扎克的思想札记 》

  本书中的四个主题章节是:家庭中的孩子、收容所、夏令营和孤儿之家。虽然一些场景似乎离我们很远,但这些做法却至今没有过时,值得借鉴。“没有孩子,只有人”是科扎克超越时代的呐喊,他警醒我们:要时刻像对待成人一样去爱、去理解和尊重儿童。

  4.百科书——《孩子的世界:从婴儿期到青春期》

  本书由三位科学家母亲结合亲身的育儿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写成,从怀孕开始系统全面地揭示了一个新生命诞生和发展的历程,揭示了0~18岁儿童大脑、身体、视觉、听觉、语言、思维、情绪、信任、道德、行为等方面的特征,揭示出儿童发展的规律。

  5.唤醒书——《童年的秘密》

  蒙台梭利告诉我们,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,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,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,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,对他们的行为做最少的限制和“指导”。

  6.操作书——《家庭教育》

  本书涉及小孩子从醒到睡、从笑到哭、从吃到撒、从健康到生病、从待人到接物、到学习的各领域问题,通俗易懂,娓娓道来,极具操作性。虽然陈鹤琴先生的时代和我们当下的教育环境大不相同,但是他提出的101条家庭教育原则却有着不受时代限制的普适性。

  7.甜蜜书——《奶蜜盐——家庭教育第一定律》

  本书作者认为奶、蜜、盐是孩子生命所需的核心元素,是孩子成长的本能需求。2岁以前,以母爱为核心的奶,让孩子永远都不会缺乏安全感;2~6岁,以鼓励与赞赏为主的情感支持方式,让孩子永远珍视自己,肯定自我的价值,奠定一生的自信;6岁以后,应该通过约束、引导,塑造孩子发展所必须的品格与智识。

  城市小主人们,准备好了吗?向着美好的明天出发吧!

  本文内容摘编自《为了孩子》2020年6月刊

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
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
热门标签

育儿宝典 版权所有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